高中音樂-《馬太受難曲》-說課稿_中公網校
400-900-8885

高中音樂-《馬太受難曲》-說課稿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   發布時間:2023-08-08 11:18:30

教師招聘信息匯總
教師招聘公告信息匯總 教綜明師全程班 學科明師全程班
教基必刷6000題 教招幼兒全程班 內部資料免費領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馬太受難曲》,接下來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簡單闡述我的教學思路。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馬太受難曲》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七單元第十四節第三課欣賞課;作品為《馬太受難曲》的第1、72、78分曲?!恶R太受難曲》作品結構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穌被門徒出賣和最終被捕的過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繪了耶穌受審、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第1分曲開始為G大調,進行曲式的節奏。第72分曲采用了一首的圣詠旋律。第78分曲與第1分曲首尾呼應,同樣是一首雙合唱曲,降B大調,音樂在安詳、輕柔的氣氛中漸漸淡去,復歸于平靜之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復調音樂的風格特點及歷史,感受巴赫宗教音樂的魅力,體會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的不同特點,從而獲得審美體驗,音樂鑒賞能力技能。

二、說學情

要想成為一名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了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從中得到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了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欣賞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體會、感受作品的宗教色彩,對巴赫創作的音樂風格有初步認識,逐步加深對巴赫作品的喜愛。

2.通過聆聽、演唱、小組討論的方法,完成作品的鑒賞,增強音樂鑒賞能力,認識掌握《馬太受難曲》三首分曲的風格特點。

3.了解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的區別。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認識理解《馬太受難曲》三首分曲的特點。

難點是區別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聆聽法、講授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演唱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導入、初步感知、分段賞析、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導入環節

好的導入是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輔助方式進行導入,課前我會先提前播放音樂《哈利路亞》,同學們跟隨著音樂的聲音陸續進入教室。音樂結束,教師提問問題:播放的音樂曲名是什么?音樂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樂主要講述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音樂曲名為《哈利路亞》,是一部合唱作品,選自清唱劇《彌賽亞》,巴洛克時期亨德爾所作。“哈利路亞”的意思是贊美主,贊美耶穌。接著我會教師繼續展示由意大利藝術家達芬奇所作的圖片的《最后的晚餐》。這幅畫講述的是耶穌12門徒中的猶大背叛他,被耶穌發現,耶穌與他們共進最后的晚餐。并提問學生:通過剛才的音樂和這幅畫,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學生自由回答后,我再次總結:都是跟耶穌有關,今天我們欣賞的音樂同樣是跟耶穌有關的,它就是巴洛克時期偉大的音樂家巴赫所作的《馬太受難曲》,順勢揭示課題。

這樣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探戈舞曲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從課下到課上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播放《馬太受難曲第1分曲》,提問學生:描繪了什么場景?節奏有何特點?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這首歌曲是這部悲劇的序幕,展現了耶穌臨刑前被游行示眾的場景。它是雙合唱曲,在管弦樂隊伴奏下,氣勢磅礴的雙合唱隊一開始就把人們引入一種悲哀的氣氛中。

《馬太受難曲》被譽為“現存宗教音樂的頂峰”,是為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而寫的大型套曲。因主要用《圣經》中的《馬太福音書》詞句寫成而得名。整部作品結構宏大,共有78首分曲,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穌被門徒出賣和最終被捕的過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繪了耶穌受審、被釘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場景;其次,我會播放《馬太受難曲》,給學生分享對于巴赫的相關資料?學生自由回答后,我總結: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杰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信仰者,在他的創作中,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宗教作品,因此人們常常把他視為最偉大的宗教作曲家,接下來我們來欣賞《馬太受難曲》其中的第1、72、78分曲。

通過這種方法,循序漸進的引出問題的答案,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并且也能讓學生能對《馬太受難曲》舞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引發對探戈舞曲風格的思考。

第三環節是探究學習環節

細致、對于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了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播放《馬太受難曲第1分曲》,提問學生:描繪了什么場景?節奏有何特點?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這首歌曲是這部悲劇的序幕,展現了耶穌臨刑前被游行示眾的場景。它是雙合唱曲,在管弦樂隊伴奏下,氣勢磅礴的雙合唱隊一開始就把人們引入一種悲哀的氣氛中;其次,我會再次播放音樂感受旋律,教師提問學生:這首樂曲有何特點?學生進行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樂曲開始為G大調,進行曲式的節奏。樂隊不停反復演奏同一個低音,顯得沉重。合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合唱引領著姑娘們為耶穌的受難而悲傷;第二層,描繪一群不明真相的異教徒在詢問,兩個合唱團相互呼應;第三層,是一首相對短小的眾贊歌,童聲合唱與女高音聲部一同唱起動人的悲歌。這段合唱共有兩個主題交織進行,巴赫使用的是復雜的雙重對位法,他還用合唱團中的低音部分為基本旋律伴唱,達到相當鮮明的效果。故第1分曲帶有復調音樂色彩;然后,我會播放《馬太受難曲第72分曲》,讓學生以音樂興趣小組為單位,如第1分曲教師所總結一樣來分析第72分曲有何特點?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繼續總結:《馬太受難曲》第72分曲采用了一首的圣詠旋律,這是一首“眾贊歌”,在演唱時要求聽眾一起演唱。這次是在耶穌死去之后出現的,將這部宗教悲劇推向了高潮。樂曲為C大調,速度緩慢,旋律暗淡,音調低沉。悲沉的音調營造了耶穌死去后的悲痛氣氛。運用了混聲四部合唱,主旋律在女高音聲部,其余三個聲部作為伴奏以陪襯或加強主旋律。通過以上特點判定第72分曲帶有主調音樂色彩;接著,我會再次讓學生欣賞巴赫的兩首《馬太受難曲》,思考并總結出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的特點:復調音樂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曲調以對位法的法則結合在一起的多聲部音樂。主要特點在于各聲部都有獨立性。主調音樂是以一個曲調為主,其余聲部作為伴奏以陪襯或加強這一曲調的音樂作品。曲調以在高音部居多,偶爾位于其他聲部;最后,請學生完整聆聽并哼唱旋律。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能由部分到整體的了解《馬太受難曲》背景,并能夠哼唱主題旋律,感受多元的音樂文化,體會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不同的風格特點。

第四環節是鞏固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為學生播放《馬太受難曲》第78分曲,欣賞它與第1分曲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學生自由回答后,我會總結:第78分曲與第1分曲首尾呼應,同樣是一首雙合唱曲,降B大調,音樂在安詳、輕柔的氣氛中漸漸淡去,復歸于平靜之中。

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好的感受探戈舞曲的風格特點。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法回顧本節課知識,再次感受《馬太受難曲》的音樂魅力。

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并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于作業的設計,我會要求學生課后搜集巴赫的其他宗教作品,感受多元的音樂文化,體會宗教音樂的風格特點。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馬太受難曲》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了。

高中音樂-《馬太受難曲》-說課稿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李明)

分享到:
免費領課專題

推薦課程

隨機推薦

更多課程

    日利奇之5-20下,學生用戶胡

    • 年度會員年度會員 68
    • 終身會員 198
    尊享12大會員特權
    1. 好課免費

    全國統一咨詢熱線

    400-900-8885

    課程咨詢請按1
    售后服務請按2
    9:00-21:00 節假日不休

    商務合作

    企業微信

    微信掃碼添加

    考編考證必備小工具
    中公網校小程序
    明師免費公開課
    中公網校視頻號
    中公教育官方網課平臺
    中公網校極速版APP
    資訊答疑試題
    中公網校公眾號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0218183號-41 京ICP證16118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0664號 電子營業執照

    澳门正版资料免费